韩国媒体OSEN在9月22日发表评论指出,曾经被中国媒体频繁讨论的1"恐韩症1"现象如今已鲜少被提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相当直白:中国男足已逐渐退出亚洲顶级竞争行列,沦为区域性球队。不仅在东亚地区难称强队,面对韩国甚至可能连其三线阵容都难以抗衡。
2023年11月的世界杯预选赛上,韩国队以压倒性优势三球完胜中国队。韩国球星孙兴慜在比赛中做出标志性庆祝动作——右手竖起三指,左手比划零的手势。这一画面通过镜头特写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令中国球迷倍感无奈却无言以对。这种具有羞辱意味的庆祝在2024年三十六强赛再度上演,似乎已成为中韩交锋后的固定桥段。
1"恐韩症1"一词的消逝并非因为症状缓解,而是双方实力差距已扩大到无需特别强调的程度。就像人们不会刻意关注日常的吃饭睡觉一样,中国队负于韩国队也已成为足球界的普遍预期。在刚结束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队甚至未能跻身十八强,延续了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以来连续六届无缘正赛的尴尬纪录。足协随即解雇主帅伊万科维奇,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主教练职位始终空缺。
展开剩余59%东亚杯赛事如实反映了当前处境。临时主帅扬科维奇率领以年轻球员为主的阵容出战,首战0:3负于韩国,次战0:2不敌日本,场面完全处于下风。末战1:0小胜中国香港队虽避免垫底,但这场胜利仅具象征意义。反观韩国队,不仅稳居世界杯常客行列,还持续与世界强队进行高质量热身赛保持竞技状态。
历史交锋数据更为惨淡。中韩国家队历次交手,中国队的胜场屈指可数。2017年世预赛于大宝的头球破门带来1:0胜利堪称高光时刻,但此后无论面对韩国一队还是后备梯队,中国队都难求一胜。尽管足协尝试过引进名帅和归化球员等举措,但始终未能扭转颓势。
当前中国男足面临体系缺失、风格模糊的困境,青训断层、联赛波动、留洋机会匮乏等问题交织。球迷们心知肚明,不提1"恐韩症1"并非恐惧消散,而是实力差距已超出1"症状1"所能描述的范畴。这支队伍不仅难以与韩国队展开势均力敌的较量,甚至在亚洲一流球队面前都难有竞争力。
深层次问题在于,中国足球最缺乏的是系统性积累。日韩足球的持续进步得益于完善的青训体系、稳定的职业联赛和广泛的海外球员培养。而中国足球总在急功近利与推倒重来间徘徊。短期来看,确定新帅并备战十月热身赛是当务之急;但长远而言,若不从根本上改革训练体系、提升联赛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区域性球队1"的定位恐将长期伴随中国足球。
发布于:福建省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