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于2016年12月正式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李铁映、王伟光担任总主编。《中外哲学典籍大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哲学成果。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外国哲学典籍卷》遴选世界历史各个时期不同文明的代表性哲学典籍,包括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希伯来、阿拉伯等文明的古代哲学经典,以及近现代哲学的核心著作,以期系统呈现外国哲学思想的整体面貌及其发展脉络。
此次出版外国哲学经典的译本严格选择原著底本,以来源清晰、论证有据的原文文本为依据;对译文进行严格把关,一方面结合学术、思想、语言的发展状况对已有的经典译本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更着力发掘具有一流学术水准的新译本。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外国哲学典籍卷》的翻译出版,希望为专业学者研习外国哲学经典提供可靠的文本,也为大众了解世界文明与思想提供指引。今天为大家分享已出版上市的62种哲学经典,更多好书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展开剩余97%1.《理想国》: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青年人必读的一本西方哲学著作。
[古希腊]柏拉图 著 郭斌和 张竹明 译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最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2.《泰阿泰德 智者》:了解柏拉图知识论、存在论等方面思想必读的两篇对话。
[古希腊]柏拉图 著 詹文杰 译注
《泰阿泰德》由两场谈话组成,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在结束谈话之时,苏格拉底说自己将去对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整篇对话录实际上处在临死的泰阿泰德和临死的苏格拉底之间,柏拉图创作这部作品同时隐含着对这两人的纪念。
《智者》反映了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核心思想。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
3.《会饮篇》:柏拉图中期关于理念论和美学思想的一篇重要对话。
[古希腊]柏拉图 著 王太庆 译
本书是一部极具写作技巧,又富于哲学内涵的著作。
对话所描写的是悲剧家阿伽松为了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交谈。参加者有修辞学家斐德罗、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等人。对话主要由七篇对爱神的颂辞组成,这七篇对话层层深入,讨论的主题从对爱神的赞美转向对爱的本质的追问,又提升到爱神帮助之下灵魂对知识的求索,最终引至美的理念引导之下灵魂向纯粹理念世界的不断攀升。
4.《尼各马可伦理学》: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探讨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亚里士多德明确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目的,对灵魂、德性、快乐、节制、友爱、正义等重要概念,以及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由此指出何为人一生的总的目的,即幸福。
本书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伦理学体系的奠基作,对后世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5.《<梨俱吠陀>神曲选》: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解析神曲典籍哲思。
巫白慧 译
《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也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典籍。这部伟大的诗集反映了原初印度雅利安人对世界、社会和自身的许多认识,对印度文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约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游牧部落由印度西北的狭窄小道进入印度,到达印度河两岸和五河地带。定居下来后,雅利安诗人和歌者凭借其超强的记忆力,采用口头唱诵的方式,创造出大量讴歌自然以及幻想中有相自然神和无相抽象神的诗歌,经过若干年的编辑成集,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史诗式神曲《梨俱吠陀》。
6.《示教千则》:印度哲学经典,印度著名的思想家,吠檀多不二论的代表人物商羯罗唯一的一本独立的哲学著作。
[印度]商羯罗 著 孙晶 译释
本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韵文篇,后一部分为散文篇。在韵文篇中,商羯罗比较集中地讲述了他的哲学观点,比如讨论无知、明知,讨论阿特曼与自在神的同一,讲述奥义书圣句“汝即那”的最高意义;并以激烈的语句批判了顺世论、佛教、数论等其他派别。在散文篇中,商羯罗采用的是温和的平易近人的师生对话的形式,以导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回答弟子的提问。
7.《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文化的瑰宝,劝喻训世的散文名著。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著 张晖 译
本书是波斯齐亚尔王朝伊斯兰学者昂苏尔•玛阿里在晚年留给其子吉兰沙赫的劝诫教诲言论集,用波斯文撰写。
全书有44章,分门别类地论述了中世纪波斯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国家管理、经济与军事、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里面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格言诗句,饱含人生的智慧。
8.《护教篇》:一部重要而极具特点的护教学名著。
[古罗马]德尔图良 著 涂世华 译
本书收录了德尔图良的五篇护教著作:“护教篇”、“论偶像崇拜”、“论戏剧”、“论花环”和“致斯卡普拉”。这五篇可以基本代表德尔图良在护教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9.《物性论》:古罗马哲学长诗,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
[古罗马]卢克莱修 著 方书春 译
卢克莱修继承古代原子学说,特别是阐述并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提出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神创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人们只要懂得了自然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见便可消失。
他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和来源,驳斥了怀疑论。认为幸福在于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得到精神的安宁和心情的恬静。
10.《神秘神学》:西方哲学经典,本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神秘神学的道路。
(伪)狄奥尼修斯 著 包利民 译
本书提出了否定神学,认为任何肯定性的谓词都不适用于表述上帝,我们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上帝是什么。
11.《逻辑大全》:中世纪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奥卡姆的逻辑学巨著。
[英]奥卡姆 著 王路 译
《逻辑大全》分三部分,本书选译了其中非常重要的词项理论和命题理论两部分内容。词项部分,作者探讨了范畴词与助范畴词,属、种、种差等谓词,以及指代理论;命题部分,作者探讨了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它们构成了中世纪其他逻辑理论,比如三段论、模态理论、推论、不可解命题等理论的基础。
12.《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伊朗古老的文献,是古代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谓“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即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经书的总称。
[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 选编 元文琪 译
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十世纪以前。《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反映了他们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本书选编《阿维斯塔》的精华部分,包括二十一“纳斯克”(卷),恰好与马兹达教为重要的“亚塔•阿胡•瓦伊里尤”祈祷诗的二十一个词相对应,并附有这首祈祷诗的解释。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奉献给波斯语读者,为他们了解古代伊朗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打开一个窗口。
13.《论第一原理》:中世纪哲学家司各脱晚期重要的著作。
[英]司各脱 著 王路 译
《论第一原理》一书是中世纪哲学家司各脱晚期的著作,是其真作,也是其重要的著作。作者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第一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第一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涉及哲学基本概念和问题。
14.《论有学识的无知》:人只能以有限试图认识无限,却永远无法把握无限。
[德]库萨的尼古拉 著 尹大贻 朱新民 译
《论有学识的无知》是库萨的尼古拉著名的作品之一。尼古拉认为,绝对真理是我们所无从掌握的,在此基础上人只有通过有知识的无知来认识上帝。所谓“无知”不是没有知识,而是指向其对象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既是绝对的极大(上帝)与相对的极大(宇宙)的统一,又是极大与极小的统一。有学识的无知即是在“自然”这本大书中探寻上帝在万物之中的展开。尼古拉在此处的思想实际上已经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了道路。
15.《瑜伽经》: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早期经典,使印度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瑜伽修持方法得到归纳和总结。本书根据毗耶娑注释本译出,是印度后世最重要的是毗耶娑的注释本。
[古印度]钵颠阇利 著;黄宝生 译
瑜伽(yoga)修行在印度源远流长。现代学者一般将它的源头追溯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因为依据考古发掘,在那里出土的大批印章中,有一些刻有古代修行者的各种坐姿图案。同时,在公元前一、二千年的吠陀文献中,有一些推崇苦行威力和颂扬苦行仙人的颂诗。苦行是后来命名为瑜伽的修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苦行是瑜伽修行的原初形态。
16.《论存在者与本质》:阿奎那哲学和神学著作中具形而上学意蕴的著作,也是其所有著作的理论支点。
[意]托马斯·阿奎那 著 段德智 译
托马斯·阿奎那在这本著作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者何以存在作了一系列探讨,对“存在”这个传统概念做出了崭新的解释,无论在其哲学体系还是自然神学体系中都极富创新性。
17.《形而上学》: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因此也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经典文本。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吴寿彭 译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考察,探究了针对高、普遍的原则为对象而能到达的高知识,因此也称之为“第一哲学”。
18.《奥义书》:本书所译的是学界公认的13种原始奥义书,它们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
黄宝生 译
虽然奥义书由吠陀发展而来,因而经常被理解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经典,但奥义书并不都是由婆罗门阶层写的,也不都完全反映婆罗门教的观点。现在已知的奥义书约有200多种,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
19.《圣教论》:《圣教论》为印度主要哲学流派之一吠檀多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吠檀多绝对不二论哲学论师乔荼波陀对《蛙式奥义》所作的注解。
[印度]乔荼波陀 著 巫白慧 译释
20.《论<创世记>》:以希腊哲学来阐释《创世记》,将一神论的犹太教义与希腊理性哲学或理性神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古罗马]斐洛 著 王晓朝 戴伟清 译
21.《胜论经》:胜论派是古印度六大正统哲学流派之一,亦是为佛教批判最多的“外道”。《胜论经》是胜论派现存最古老的梵文经典,是研究早期胜论思想的重要文献,为印度哲学与佛教哲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性文献。
[古印度]月喜 疏 何欢欢 译注
22.《密释纳》(第1部、第2部):拉比犹太教口传律法经典的核心著作。
张平 译注
23.《国家篇 法律篇》:西塞罗在政治、法律方面重要的两部著作,代表了他的政治、法律思想。阅读此书,对于我们了解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古罗马]西塞罗 著 沈叔平 苏力 译
24.《迷途指津》: 被誉为犹太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哲学巨著,成为从事人文学科众多领域的研究都无法绕开的一部古代的经典文献,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埃及]摩西·迈蒙尼德 著 傅有德 郭鹏 张志平 译
25.《忏悔录》: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奥古斯丁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古罗马]奥古斯丁 著 周士良 译
26.《神学论文集 哲学的慰藉》:《神学论文集》将基督教信仰提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提出了“神学”研究的使命与内容。《哲学的慰藉》是一篇交替着散文和诗句、在生病的囚犯与他的“护士”之间展开的哲学对话。这种“安慰”在整个中世纪欧洲非常流行,对乔叟和但丁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古罗马]波爱修斯 著 荣震华 译
27.《埃克哈特大师文集》: 本书包括了埃克哈特大师的主要论著,即《教海录》、《论属种的安》、《论贵人》及《讲道录》。他的系列神学思想不但构成了基督教新教的理论基础,而且哲学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德]埃克哈特 著 荣震华 译
28.《琉善哲学文选》:琉善出生于叙利亚一个贫苦家庭,遍游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等地,曾任律师、修辞教师、官吏。他的著作约有八十种,讽刺古代社会瓦解时期各种宗教、哲学流派、修辞、文学等方面。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对任何一种宗教迷信都一律持怀疑态度”。
[古罗马]琉善 著 罗念生 陈洪文 王焕生 冯文华 译
29.《论灵魂:<治疗论>第六卷》:本书为阿拉伯著名思想家伊本·西那的重要著作,为其《治疗论》的第六卷。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论及治疗逻辑、肉体、数学和形而上学。该书泛论哲学,思想核心是关于存在的本体论。伊本·西那试图一方面维护对真主超验性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也要表明必然存在与或然存在之间的连续性。伊本·西那的这种关于精神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与苏菲神智学类同。他将哲学思辨与神秘体验融汇为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传统。
[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维森纳) 著 王太庆 译
30.《薄伽梵歌》:《薄伽梵歌》为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第六篇中的一部分(第二十三至第四十章),是古今印度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梵文宗教诗,被誉为印度宗教圣典。
《薄伽梵歌》已有多个汉译本,但此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灵性修习和瑜伽实践的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古印度]毗耶娑 著黄宝生 译
31.《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在学界被公认为是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又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一批判”,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西方哲学发展史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德]康德 著韩林合 译
32.《人性论》(全两册):《人性论》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1711—1776)的代表作。休谟在这部著作中,以人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知性、情感与道德三个部分的考察与分析,建立了其认识论与伦理学,并希望通过这种探究在精神科学领域构筑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是休谟的重要著作,其中的深刻思想与丰富内涵对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另一本名著《人类理智研究》也是在此基础上写就的。
[英]休谟 著关文运 译
33.《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本伦理学名著,它不仅对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了一个相当完备而又清楚明白的阐明,而且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了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
[英]约翰·穆勒 著 徐大建 译
34.《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唯心主义体系》是哲学家谢林于1800年在图宾根出版的著作。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由主观到客体的变化过程,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是谢林阐述其“先验哲学”的代表作。
全书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和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德]谢林 著 梁志学 石泉 译
35.《美学史》:本书为英国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1848—1923)的代表作。本书是一部比较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做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美学史》集中反映了鲍桑葵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从这部著作中不难看出,鲍桑葵的美学史观深深打上了黑格尔美学体系的烙印。
[英]鲍桑葵 著李步楼 译
36.《利维坦》:《利维坦》是西方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的托马斯· 霍布斯所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
作为近代西方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著作,书中的无神论、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和国家的本质、作用等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很大的影响。该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列为领袖人物必读名著之一,被列为政治书籍之首,在19世纪的欧洲,更是为各国元首所追捧,是王室教育的基础教材,也是国王日常必读书籍之一。
[英]霍布斯 著 黎思复 黎廷弼 译 杨昌裕 校
37.《人类知识起源论》:孔狄亚克(1714—1780),法国启蒙时期的百科全书派哲学家。如其副标题所标明,本书是“把一切与理解力有关的东西全都归之于一条唯一的原理的著作”,目的在于对形而上学进行革新,以一种建筑在观察、经验以及应用专门适合于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即分析的方法)之上的人类精神研究,来代替建筑在实体的观念和抽象的观念之上的第一原理的科学。
[法]孔狄亚克 著 洪洁求 洪丕柱 译
38.《道德情操论》:本书是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产生重要影响。本书首版在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
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英]亚当•斯密 著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39.《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之一费希特(1762—1814)的主要哲学著作。在费希特的哲学体系里,《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地位和作用,约略相当于《逻辑学》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的地位和作用。
[德]费希特著 王玖兴 译
40.《基督教的本质》:全书分三个部分。在“导论”部分,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他思考的对象,并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在第一部分,费尔巴哈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他认为宗教是“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并批判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象,批驳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关于基督教的观点,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并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
[德]费尔巴哈 著荣震华 译
41.《思想录》: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思想录》一书中。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别辟蹊径,一方面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另一方面,它在一切真理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
[法]帕斯卡尔 著何兆武 译
42.《精神现象学》(上下册):《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最受关注的哲学著作,也是代表了黑格尔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纲领性巨著,被其描述为“对知识形成的阐述”。在书中,黑格尔发展和使用了“扬弃”这一概念工具,阐述了其有关辩证法、绝对唯心主义等的学说。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王玖兴 译
43.《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第一个沉思即“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第二个沉思是“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第三个沉思为“论上帝及其存在”。在第四个沉思中,笛卡尔沉思“真理与错误”。第五个沉思系“论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及其存在”。
[法]笛卡尔 庞景仁 译
44.《文明论概略》:《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代表作之一,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本书贯穿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精神史观,它在当时对于反对日本封建专制的封建旧道德是具有进步作用的。该书在日本发行甚广,是研究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日]福泽渝吉 著 北京编译社 译
45.《政府论》(上、下篇):本书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则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作者在本书中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念,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本书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至今仍被学者们视为可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的政治学经典著作。
[英]洛克 著 瞿菊农 叶启芳 译
46.《人类理智新论》(全两册):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的主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其“单子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灵魂这种“单子”如何凭借其较其他动物更明晰的知觉反映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认识论原理,是他关于“单子”、“连续性”和“前定和谐”的哲学基本原则在关于人类认识问题上的一种具体运用。
[德]莱布尼茨 著 陈修斋 译
47.《皮浪学说概要》:本书是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皮浪学说概要》的全译本,所根据的是洛布经典丛书R. G. Bury编辑的Outlines of Pyrrhonism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1933),译者直接从希腊文译出。
[古希腊]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著崔延强 译注
48.《新工具》:本书分两卷,第一卷培根批判了阻碍人们认识能力的四种假相,第二卷培根详细论述了自己认识自然的新方法——归纳法。
本书集中反映了培根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本书的写作旨在为人们的理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即新的认识工具,这就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归纳法。本书是系统阐述归纳法的重要著作,书名是为了与亚里士多德阐述演绎逻辑的著作《工具论》相对立。
[英]培根 著 许宝骙 译
49.《数理哲学导论》: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分析哲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本书是罗素继1903年问世的《数学原则》和1910—1913年出版的三大卷《数学原理》之后所写的数理哲学通俗读物。在这本书中,罗素以他明白晓畅的文笔陈述了数学原理研究中确定的结果,特别是数理逻辑方面。
罗素认为,数理逻辑作为一种方法,有助于传统哲学问题的解决。本书清楚明确地陈述了罗素的数理哲学观点,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逻辑主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英]罗素 著晏成书 译
50.《伦理学》:本书是荷兰著名哲学家,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本书是用“几何学的方法”写的。
斯宾诺莎和比他稍早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一样,认为只有像几何学一样,凭理性的能力从最初几个由直观获得的定义和公理推论出来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因此,他写《伦理学》时,就把人的思想、情感、欲望等等也当作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一样来研究,先提出定义和公理,然后加以证明,进而作出演绎。
[荷兰]斯宾诺莎著 贺麟 译
51.《人是机器》:《人是机器》是18世纪法国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版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是法国机械唯物论者拉·梅特里的代表作品。作者根据大量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材料,证明人的心灵状况取决于人的机体状况,着重证明思维是大脑的机能,道德源于机体自我保存的要求。
[法]拉·梅特里 著顾寿观 译
52.《普罗泰戈拉 美诺》:《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前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
《美诺》所记录的对话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403年左右,苏格拉底的对话者是异邦贵族青年美诺,智者高尔吉亚的学生,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苏格拉底认为必先知道“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他问题。值得注意是,在这篇对话当中,苏格拉底提出 “回忆说”,通过考察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小厮的几何学知识,向美诺证明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古希腊]柏拉图著 詹文杰 译
53.《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8年,是康德批判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1781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本书是是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书中从自由意志开始,讨论了至善的问题,并给出了道德律令的形式和普遍化标准。该书突出了实践理性对于理论理性的优先性,明确了道德自由的现实性。书中强调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康德的启蒙思想和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德]康德 著韩水法 译
54.《人类知识原理》:本书作者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为近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
《人类知识原理》是贝克莱主要哲学著作,原书1710年出版。书中集中阐述了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他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唯我论,他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英]贝克莱著 关文运 译
55.《哲学研究》:《哲学研究》是体现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其生前并未出版,但其中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主流哲学,特别是日常语言学派。全书包括两个主体部分,以札记的形式构成,其论述大致围绕语言活动进行。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可能存在理想的语言,他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将语言的意义看作语言的使用,以“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生活形式”等概念颠覆了其前期《逻辑哲学论》中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现在为人所熟知的“鸭兔头”、“捕蝇瓶”和“甲虫”等有趣的思想实验,皆出自本书。
[奥]维特根斯坦 著 陈嘉映 译
56.《感觉的分析》: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心理学家。本书为马赫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恩斯特·马赫详细阐述了他的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立场,以及在心物关系问题上的现象主义观点,其观点与维也纳学派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恩斯特·马赫深信,整个科学的基础,尤其是物理学的基础,都有待生物学,特别是感觉分析的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影响了当时的物理学研究,被认为启发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
[奥]恩斯特·马赫 著 洪谦 唐钺 梁志学 译
57.《悲剧的诞生》:《悲剧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ische,1844—1900)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尼采在本书中秉承瓦格纳“通过艺术重建神话”的理想,构造了一个文化哲学理想,撇开以早期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的艺术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学-理论文化(发端于苏格拉底的科学乐观主义传统),而推崇具有形而上学性的悲剧艺术。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德]尼采 著 孙周兴 译
58.《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被认为是政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该书系统阐述了卢梭关于国家权力合法性、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关系的核心思想,对现代民主理论、法国大革命乃至当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尽管其理论存在理想化色彩和实践挑战,但它深刻启发了现代人对自由、民主与公民责任的思考,至今仍是理解政治哲学与制度设计的重要参考。
[法]卢梭 著何兆武 译
59.《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本书中收入赫尔岑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所写的四篇辉煌的哲学论文。赫尔岑在这几篇论文中,尖锐地嘲笑了当时莫斯科知识分子在科学上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肯刻苦钻研的华而不实的作风,极其精辟地论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思潮在西欧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并且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俄国哲学界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恶习。他热烈地鼓吹哲学要同革命斗争联系起来,要为改造社会而服务。
[俄]赫尔岑 著 李原 译
60.《哲学辞典》(全二册):本书最初于1764年匿名出版,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些与思想有关的词条,比如物体、基督教、命运、至善、无神论等,并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之做了深度的阐述。
本书以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理性主义信条,对当时法国政治、社会和宗教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批判,反对宗教的愚昧,因而曾遭到当时专制当局的查禁。
[法]伏尔泰 著 王燕生 译
61.《小逻辑》: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为其中之一。而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年代上最为接近马克思,对马克思有最直接的影响。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译
6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于1687年所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一巨著,是他科学工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英]牛顿 著赵振江 译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外国哲学典籍卷 出版书目:
每日一书
《古代经济》
每日一词
《辞源》(第三版)
发布于:北京市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