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建国总理,他以政治家的独到眼光对全球多位知名人士发表过犀利评论。其中对香港富豪李嘉诚的评价尤为引人注目。李光耀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李嘉诚家族从未做过任何对民族有益的事。这番言论背后究竟有何深意?这样的评价是否客观公允?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私交其实相当密切。早在1967年,李光耀就与李嘉诚有过会面。自1980年代起,李嘉诚在新加坡的投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医疗、基建、地产等多个关键领域。李光耀还曾亲笔致信邀请李嘉诚资助新加坡国立大学,后者随即捐出5亿人民币。为表谢意,校方特意以李嘉诚命名了一所学院。此后李嘉诚持续资助新加坡教育,2002年向新加坡管理大学捐赠的8700万港币更创下当时该国高校捐款纪录。2015年李光耀逝世时,李嘉诚专程前往吊唁,盛赞其为举世罕见的历史伟人,足见二人情谊之深。
展开剩余71%但为何私交甚笃的李光耀会对李嘉诚给出如此负面评价?关键在于李光耀认为,虽然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横跨全球,但其财富积累主要依靠垄断民生行业。比如其掌控的港口业务利润率高达40%,研发投入却不足0.5%。作为深谙儒家思想的政要,李光耀格外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李嘉诚重利轻义的经营理念显然与之相悖。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李光耀的评论可能被过度解读。毕竟李嘉诚对新加坡确有实质贡献,且两人私交甚好。作为一国总理,李光耀不太可能无故公开批评商界人士。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确实区分过两类企业家:一类是像松下幸之助那样注重创新与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另一类则是靠垄断获利的商人。从李光耀的标准看,李嘉诚显然属于后者。
李光耀深刻理解商业与国家的关系。他认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商人若过度成功反而可能危害国家利益。虽然商业无国界,但商人都有国家属性。比如中美贸易战本质就是两国商界的博弈。若商人真无国界,为何美国企业会配合政府对华制裁?这充分说明国家利益永远至上。
近期,李嘉诚将旗下43个战略港口以228亿美元售予美国引发热议。这些港口掌控着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交易后可能使中国每年损失超百亿美元。耐人寻味的是,2015年中方出价高出美国30%,却遭李嘉诚拒绝。这已非其首次舍中就外:自2010年起,他就陆续抛售内地核心资产套现1800亿,转投英国基建。
更令港人不满的是,李嘉诚财富积累建立在香港地产垄断之上。通过囤地推高房价,他让香港沦为全球居住条件最差城市之一。如今其商业版图更覆盖香港40%零售、30%电力和20%通讯业,直接推升民生成本。2019年香港暴乱时,他黄台之瓜的暧昧表态更引发众怒。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机遇和国家支持。当李嘉诚为私利损害国家利益时,其商人无国界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行为理应受到谴责,这样的商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发布于:天津市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