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肿瘤,很多人仍会下意识将其与“绝症”画等号——仿佛确诊报告一到手,就等于收到了“生命倒计时”。但随着医学理念的迭代和技术的突破,这一认知早已过时。如今,肿瘤正逐渐被纳入“可管理的慢性疾病”范畴,越来越多患者通过科学的慢病管理,实现了“带瘤生存”:不仅生命周期显著延长,还能像健康人一样吃饭、散步、陪伴家人。
一、先搞懂:为什么癌症能进行慢病管理?
慢性病就是要长期吃药、定期复查,却不影响正常生活的病,比如高血压得天天吃药,糖尿病要控制饮食。
过去,肿瘤防治治疗目标几乎是通过手术、放化疗手段彻底清除癌细胞,追求“治愈”。
如今,治疗观念已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执着于“完全无瘤”,而是通过温和且精准的方案控制肿瘤生长,让癌细胞与身体“和平共处”。这种 “带瘤生存”不是“妥协”,而是对“生命质量”的尊重——让患者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依然能享受生活。比如有些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按时吃药、定期检查,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就算是晚期癌症,不少人也能通过治疗控制肿瘤生长,带瘤生存5年、10年以上。
二、怎么做到:模式+技术双创新
(一)模式创新:肿瘤日间治疗
展开剩余71%肿瘤日间治疗是指肿瘤患者白天在医院接受诊疗、夜间回家休息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1]。专业的日间治疗团队通常配备有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等,通过规范的治疗流程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这种治疗结束立马就能回家的模式,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让患者带瘤正常生活成为可能。
(二)技术创新:靶向与免疫治疗
ADC靶向治疗:像“精准导弹”一样瞄准癌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只攻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伤害小。相比传统化疗的呕吐、脱发,靶向药的副作用多为皮疹、腹泻,患者耐受性更高,可长期使用控制病情[2]。
ADC 药物靶向过程示意图[2]
免疫治疗: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追杀”癌细胞,一旦起效,疗效往往持久。比如部分晚期黑色素瘤、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病灶可缩小甚至消失,部分人实现了5年以上的长期生存,且无需像化疗那样频繁住院。
这些技术的出现,让肿瘤从“无法控制”变为“可防、可治、可管”,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长期干预就能维持稳定。
三、实现带瘤生存的三大关键
规范治疗:患者务必要选择有肿瘤诊疗资质的正规医院,就医后,医生会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年龄和身体基础病,制定个体化方案。严格遵医嘱才能打好抗癌基础。
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进行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持续疼痛等症状,要随时就诊,不用等复查周期。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方面,要吃够吃好,多吃新鲜蔬菜和优质蛋白质,做到营养均衡;运动方面,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或打20分钟太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心理调节也很重要,每天花10-15分钟冥想放松,或加入病友交流群分享经验,跟家人多聊家常,减少焦虑。
亲爱的患者朋友和家属们,请相信,“抗癌”从来不是“拼输赢”,而是“好好过日子”。每一次平稳的复查,每一个能安心吃饭的白天,每一个能踏实睡觉的夜晚,都是“胜利”。只要科学管理,就一定能把 “抗癌路”走成“生活路”——日子会慢慢好起来,那些你们期待的美好,都会在不远处等着和你们相遇。
*本文仅供科普参考,感谢岩正医院的大力支持!
发布于:福建省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