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坐拥荆州富庶之地,为何不联合刘备、刘琦共抗曹操而选择直接投降?
据《三国志·刘表传》详细记载,早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表就成功平定了长沙郡等地的叛乱,当时已拥有十余万精锐之师。经过十年发展,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向孙权透露曹操大军中收编了荆州降卒竟达二三十万之众。这一数字充分说明荆州不仅钱粮丰盈,军事实力更是突飞猛进,短短十年间兵力增幅高达100?00%,其发展速度着实令人惊叹。从刘表的军事才能来看,早在初平年间(190-193年),他就因孙坚私藏传国玉玺一事,成功击败并诛杀了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从袁绍处前来投奔时,刘表表面上热情相待,与刘备称兄道弟,设宴款待。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刘备绝非池中之物,在派遣刘备北上抵御夏侯惇、李典时,发现荆州诸多豪强纷纷投靠刘备麾下。刘表立即心生警惕,虽然表面上仍以礼相待,实则暗中提防,不再给予实权。这些细节充分表明,刘表绝非目光短浅、守成无能的平庸之辈,而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权术的割据势力首领。
展开剩余48%刘琮作为刘表次子,因其娶了刘表继室蔡夫人之女,蔡夫人便经常在刘表面前诋毁长子刘琦。久而久之,刘表逐渐疏远刘琦而偏爱刘琮。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举南征之际,刘表突然去世。虽然《三国演义》中将刘琮描写为年仅十四岁的少年,但考虑到他已娶蔡夫人侄女为妻并深得宠信,实际年龄应当更大。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刘琮起初确有抵抗之意,但以蔡夫人、舅舅蔡瑁为首的荆州实权派均力主投降。
其中谋士傅譔的一席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分析道:若以荆州之兵抗拒朝廷大军,实属以下犯上,在道义上就先输一筹,曹操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剿灭荆州。傅譔反问刘琮:\"您自认为与刘备相比如何?\"刘琮坦言不如。傅譔继续剖析:若连刘备都无法抵挡曹操,那么以荆州之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倘若刘备真能抗衡曹操,届时他必然自立门户,再不会听命于荆州。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让刘琮陷入沉思,加之荆州内部投降派势力强大,最终促使他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这一选择既反映了刘琮的政治判断,也体现了当时荆州内部复杂的权力格局。
发布于:天津市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