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深圳安车昇辉检测
GB/T 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中国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制定的国家级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9月7日联合发布。该标准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技术规范,旨在统一充电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测试要求,保障充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兼容性。以下从标准定位、核心内容与修订亮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作为GB/T 18487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其核心定位是为传导式充电设备(如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等)提供通用技术要求,覆盖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电气性能等基础性规范。适用于公共充电站、私人充电桩及车载充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目标是为不同品牌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撑。
二、核心技术要求解析
安全性能要求 标准明确充电设备需满足电气安全(如绝缘电阻、接地连续性)、机械安全(如接口插拔寿命)及环境适应性(如高温、低温、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要求。例如,充电桩需通过5000次插拔测试以确保接口耐用性。 性能与兼容性 规定了充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电流范围、功率因数等参数,并强调充电桩与不同车型的通信协议(如CAN总线、PLC通信)需符合统一标准,避免因协议不匹配导致充电失败。 智能化功能展开剩余56% 新增对充电设备智能化功能的要求,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负荷管理等功能,支持与电网的协同调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2023版修订亮点
术语体系更新 新增“双向充电”“即插即充”等术语定义,拓展了对V2G(车辆到电网)技术、无线充电等新兴领域的兼容性描述,为技术迭代预留规范空间。 测试项目扩展 在原有安全测试基础上,增加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网络安全防护测试(如数据加密传输要求),并细化环境适应性测试条件,例如盐雾试验时长从48小时延长至96小时。 国际标准接轨 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851系列标准,调整了部分电气参数限值,例如直流充电桩的电压范围从原有±10%误差收窄至±5%,进一步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兼容性。四、实施意义与行业影响
该标准已于2025年5月29日正式实施,其落地将推动充电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升级,减少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资源浪费。例如,车企可通过统一接口设计降低适配成本,用户则能享受更稳定、跨品牌的充电服务。此外,标准中对智能电网交互功能的支持,为未来“车-桩-网”一体化能源管理奠定了基础。
总结
GB/T 18487.1-2023通过系统性技术规范,解决了充电设备安全性、兼容性不足的行业痛点,同时为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企业需重点关注术语更新、测试要求变化及智能化功能升级,以应对标准实施后的合规性挑战。
发布于:广东省九五配资-股票做配资-股票免费配资-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